马克 · 吕布:巴黎往事

2016830日,法国战后伟大的摄影师马克·吕布在巴黎逝世,享年93岁。他忠实记录了七八十年代的中国,而被中国人所熟知。然而正是法国和巴黎,才孕育了这么一位伟大的摄影家。

 


成名作:《扎祖,油漆匠》。


1953年,30岁的马克·吕布拿着一台莱卡相机在巴黎闲逛。他徒步爬上艾菲尔铁塔,用镜头对准了在塔上进行油漆作业的工人。他静静地在一旁观察,默默地融入了他们的中间,最终拍下了这张如嘴上叼着香烟在塔顶临波微步的油漆匠——有舞蹈般的美感,而与这种美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是,油漆匠徒手工作,没有任何保护措施。上世纪50年代,法国工人工作条件的艰辛可见一斑。


从此,马克·卢布在他的作品中将镜头对准了普通劳动者,在他的照片中,巴黎是如此充满了人间烟火气。




11953年的Les Halles街区,这里曾经是“巴黎的胃”,全巴黎人都到这里来买菜。

 

1953年的Les Halles街区买棍子面包的法国人。据说,只要有了棍子面包、奶酪和红酒,法国人就不会革命——谁说的,请站出来!

 

1953年,在巴黎Les Halles街区等候工作的装卸工人。这张照片如果不加说明的话,你可能以为是中国哪个三线城市的农贸市场吧。

 

1953年,Les Halles街区。如果你深陷虚伪做作的世界不可自拔,那么最接地气的办法就是去买菜,一进菜市场就能感受到人间烟火扑面而来,看着一堆人为生活努力,你有再多的矫情和装逼都会掉在地上。


1953年,在Rue Mouffetard街头的小动物马戏表演。


1953年,在Rue Mouffetard街头的小动物马戏表演。那时街头的巴黎人,与我们中国今天的二三线城市居民一样,朴实、简单。

 

1953年,巴黎圣母院。那个时候的巴黎圣母院,没有排成长队的游客,宗教气氛十分浓重。


塞纳河把巴黎圣母院与左岸拉丁区一隔为二。一边是清心寡欲的灵修之地,一边灯红酒绿的恋恋红尘。一位漂亮的修女在圣母院岸边拦出租车,那个妩媚的姿势让人浮想联翩。

 


1952年,蒙马特山脚下的皮嘉乐街区。“当我对世事厌倦的时候,我就会想到你。想到你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、存在着,我就愿意忍受一切。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。”“面条,我明天要走了,我要去好莱坞……”

 


1953年的塞纳河畔。如今已经找不到当年的那份清静了。

 

1953年,艺术桥底的恋人。那个时候,桥上还没有铁锁。

 

1953年,深秋的贝西村塞纳河畔。是个抄党章的好地方……

 

1953年。如果你是一只巴黎喵,那么可以免费享受由温莎公爵资助的动物医疗。


1953年的一只巴黎喵。

 


1953年,圣路易岛边上的泊船上,也是可以晒内衣的。那时的巴黎很接地气的。

 


1982年,圣扎尔火车站。掩饰不住的贫穷,就像疮疤一样,在繁华的街区蔓延。



1953年,杜伊勒里花园里的孩子。如果你有幸在年轻的时候来到巴黎,那么巴黎将永远跟随你,因为巴黎是一场移动的盛宴。

 

1954年,巴黎郊外。这栋简陋的房子就是她们的盛宴。


1953年的巴黎,美丽城往事。在这个街角,我闻到烤栗子的味道。

 

1953年的美丽城。可能今天已经找不到当年的街角了,然而忘不了那一份牵挂。

 


多年之后,马克吕布来到中国,用同样细致的观察,给我们留下故乡的记忆。


马克·吕布致敬!




※好文章要分享

点击右上角的按钮

1、关注法兰西之友:选择“查看公众帐号”或“查看官方账号”,选择“关注”即可;

2、分享“发送给朋友”;

3、“分享到朋友圈”或者“分享到腾讯微博”;

4、“收藏”本条资讯内容;

5、将本条资讯内容以邮件形式发送给朋友,也可发送给你自己保存。  

直接通过微信“添加好友”,选择“查找公众号”,查找“法兰西之友”,找到“法兰西之友”点击关注。或者点击搜号码,输入francefrends,搜索到“法兰西之友”点击关注。

您也可以直接关注小编的微信号:w99009277,追随小编的脚步,探索巴黎的秘密。



 

 
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